福建省企业经济评价协会欢迎您!
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七十五载长歌奋进 赓续前行再奏华章 ——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
2024年09月12日 09:59:03
阅读量:787
信息来源:国家统计局

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5周年华诞。75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来讲,却是沧桑巨变、换了人间的75年。75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徐徐绘就,一曲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正接力谱写,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阔步走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一、从积贫积弱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

  风雨征程,书写发展奇迹。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成功探寻出符合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大幅跃升,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

  (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实力空前跃升

  新中国是在极其薄弱的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百废待兴、百业凋敝的境地中,我国坚持自力更生、发愤图强,以世所罕见的速度发展,经济总量连续跨越重要关口。1952年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79亿元,到1978年增加至3679亿元;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以来,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1986年突破1万亿元,2000年突破10万亿元,2006年突破20万亿元,此后以每12年便突破一个十万亿元关口的速度发展,2020年突破100万亿元大关,2023年超过126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不变价计算,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52年增长223倍,年均增长7.9%;其中,19792023年年均增长8.9%,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0%的增速水平。

  (二)人均GDP显著提高,跻身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

  195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119元。经过长期努力和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均GDP稳步提升。2019年,人均GDP达到70078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0158美元,首次突破1万美元;2023年达89358元,比1952年实际增长89倍,年均增长6.5%,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2681美元,连续3年超过1.2万美元。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和划分标准,2023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达13400美元,已经由新中国成立初的低收入国家跃升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

  (三)综合国力跃居世界前列,国际影响力日益彰显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比重很小,至1978年也仅为1.7%,居世界第10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稳定力量。2023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升至17%左右,19792023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24.8%,居世界首位。我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以及外汇储备第一大国。综合国力飞跃的同时,我国也实现了从世界体系边缘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华丽转身,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国际欢迎的公共产品和合作平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由中国倡议发展为国际共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引发广泛共鸣,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

  二、从瓶颈制约到优势支撑,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空前加强

  夯基固本,筑牢发展“底座”。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丰硕成果,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工农业生产和能源供给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之大、速度之快世所罕见,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一)工农业生产能力突飞猛进,主要产品产量全球第一

  

  (二)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日趋完善,现代基础设施建设领跑全球

  

  (三)邮电通信建设成绩斐然,信息通信网络全球领先

  

  (四)能源供应实现量增质升,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三、从封闭半封闭到高水平开放,对外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开放包容,共享发展机遇。新中国成立75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互利共赢的原则,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之路,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新的起点上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不断拓展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一)货物贸易规模稳居世界首位,贸易强国建设扎实推进

 

  (二)双向投资规模名列前茅,中国市场磁吸力不断增强

 

  (三)对外经贸合作层次不断深入,制度型开放水平显著提升

  

  四、从单一失衡到优化升级,经济结构实现历史性变革

  通盘筹谋,弹好“协奏之曲”。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工业大国、服务业大国,从需求失衡到三驾马车协同拉动,从沿海内地发展不平衡到东西南北纵横联动发展新格局逐步形成,从城乡分割到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推进,经济结构发生历史性变革,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

  (一)三次产业协同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迈向中高端

 

  (二)需求结构不断优化,内需主引擎作用凸显

  

  (三)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新的增长极带动效应显现

  

  (四)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城乡统筹发展取得新成效

  

  五、从发展落后到创新引领,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

  敢为人先,点燃“第一动力”。新中国成立75年来,从“向科技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创新是第一动力”,我国始终高度重视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作用,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逐步实现了从追踪跟跑到并跑领跑的历史性转变,成长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

  (一)科创投入持续增加,国家创新体系更加健全

  

  (二)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产出量质齐升

  

  (三)新动能新优势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六、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践行宗旨,厚植人民福祉。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解决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人民生活水平连续迈上新台阶,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一)就业形势长期稳定,就业结构持续优化

  

  (二)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消费水平持续提升

 

  (三)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建,民生保障网织密兜牢

 

  (四)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突出贡献

  

  七、从相对滞后到全面进步,各项社会事业欣欣向荣

  全面发展,成就百花齐放。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大力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全社会受教育水平显著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完善,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硕果累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高。

  (一)教育水平持续提升,人口红利加快向人才红利转化

 

  (二)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软实力日益增强

  1

  (三)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国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

  

  (四)体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齐头并进

  

  八、从生态失衡到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久久为功,谋划长远大计。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性的认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谋划开展一系列具有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工作,我国生态文明之路越走越笃定、越走越宽广。

  (一)生态文明建设从无到优,环境保护力度前所未有

 

  (二)“双碳”承诺彰显大国担当,绿色低碳转型稳步推进

  

  (三)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美丽中国更加宜居

 风生水起逐浪高,砥砺奋进正当时。回首七十五载,我们见证了天翻地覆慨而慷的伟大胜利,经历了春风化雨润沧桑的改革开放,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崭新征程,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让中华民族在世界东方熠熠生辉。知所从来,思所将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前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本文有删减)

 

主办单位:福建省企业经济评价协会 维护单位:龙采科技 闽CP备2021011309号-2
联系电话:059187529331 监督投诉:059187555921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福新路50号607 邮编:350001 邮箱:fjqypj@126.com
微信公众号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Google Chrome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